E-mail : sale@coslan.com

Tel : (020)38104418

徕卡病理的案例分享

发布时间 :2025-10-11

徕卡作为全球顶尖的病理系统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其案例遍布基础科研、药物研发和临床诊断的多个前沿领域。以下是徕卡病理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典型案例分享,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其技术如何推动病理学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进程。



案例一:大型医院集团 - 构建全院级数字化病理平台

背景:

中国某顶尖大学附属医院,年病理量超过20万例,面临着切片存储管理难、院内会诊效率低、教学资源匮乏以及希望开展AI辅助诊断等多重挑战。

解决方案与实施:

医院选择了徕卡的GT 450 DX全自动扫描系统和Aperio数字病理生态系统构建全院级数字化病理平台。

  1. 高通量、高一致性扫描: 利用GT 450 DX的高速和全自动特性,将日常大量的活检和手术标本切片批量、稳定地转化为高质量的数字图像,满足诊断级要求。

  2. 集成化工作流: 将徕卡的Aperio eSlide Manager(图像管理软件)与医院的HIS/LIS系统深度集成,病理医生在诊断工作站上可直接调阅患者所有历史病理资料和临床信息。

  3. 部署灵活阅片终端: 在病理科、相关临床科室(如肿瘤科、肝胆外科)部署专业阅片工作站,支持多屏、高分辨率流畅浏览。

成效与价值:

  • 诊断效率提升: 病理医生实现了“无纸化、无玻片化”办公,快速调阅和对比历史切片,报告时间平均缩短15%。

  • MDT多学科会诊革命: 召开多学科会诊时,各科专家无需聚集在多头显微镜周围,可在自己科室或通过移动端同时在线阅片,讨论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

  • 教学与质控升级: 建立了庞大的数字切片库,用于住院医师培训和疑难病例讨论,同时便于科室内进行远程质控和复核。

  • 为AI应用铺平道路: 标准的数字图像格式为后续集成或开发基于Aperio平台的AI算法(如乳腺癌ER/PR/HER2定量分析)打下了坚实基础。


案例二:制药研发 - 加速肿瘤免疫药物生物标志物开发

背景:

一家国际知名药企在开发一款全新的PD-1/PD-L1抑制剂,需要在临床试验中精准评估患者肿瘤组织样本中的PD-L1表达水平(CPS评分) 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密度,以寻找最可能响应药物的患者人群。

解决方案与实施:

该药企选择与徕卡合作,利用其BOND系列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和Aperio数字病理与图像分析解决方案。

  1. 标准化、可重复的染色: 使用徕卡BOND RX全自动染色平台,对成千上万的临床试验组织切片进行PD-L1免疫组化染色,确保了不同批次、不同中心样本染色结果的高度一致性和可比性,这是保证数据可靠性的关键。

  2. 精准定量分析: 将染色后的切片通过徕卡扫描仪数字化,并利用Aperio Image Analysis Toolbox中的定制化算法,对数字图像进行自动分析。

    • 算法可以精确识别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并计算联合阳性分数。

    • 同时定量分析肿瘤区域内的淋巴细胞密度。

成效与价值:

  • 提高分析效率与通量: 将病理医生从繁重的人工计数和判读中解放出来,分析速度提升数十倍,极大加快了临床试验的数据分析进程。

  • 提升数据的客观性与精确度: AI算法避免了人为主观判读的差异,提供的CPS评分和细胞密度数据更加客观、可重复,显著降低了阅片者间的差异。

  • 精准识别获益人群: 通过这种高精度、标准化的方法,成功确定了从新药中获益最大的患者群体的生物标志物阈值,为药物成功上市和精准用药提供了关键证据。


案例三:远程病理与冰冻切片诊断 - 赋能基层医院

背景:

某偏远地市级医院,缺乏能够独立完成术中冰冻切片诊断的高年资病理医生。当遇到需要术中快速诊断的病例时,以往只能将患者转往上级医院或等待石蜡结果,影响了手术决策的及时性。

解决方案与实施:

在上级区域病理中心的支持下,该医院引入了徕卡的Aperio AT2 DX扫描仪(专为快速诊断设计)和远程病理会诊平台。

  1. 快速扫描与上传: 术中,当地医院技师制作好冰冻切片后,立即使用Aperio AT2 DX进行快速扫描(通常在3-5分钟内完成一张切片)。

  2. 实时远程诊断: 数字图像通过安全网络实时上传至区域病理中心的平台。中心的冰冻诊断专家立即在线阅片,并通过电话或系统内嵌的通讯功能,将诊断意见(如“送检组织为恶性肿瘤,建议扩大切除”)迅速反馈给手术室。

成效与价值:

  • 突破地域限制,挽救生命: 使得基层医院的患者也能及时获得高水平的术中快速诊断,指导外科医生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避免了二次手术的风险。

  •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有效解决了基层医院“有设备、无专家”的困境,缩小了地域间的医疗水平差距。

  • 优化专家资源: 区域中心的专家可以同时为多家网络医院提供支持,实现了优质病理专家资源的效能最大化。


案例四:前沿科研 -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多重荧光研究

背景:

某神经科学研究所希望同时观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组织中Aβ斑块、Tau蛋白缠结和小胶质细胞三者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以研究神经炎症在疾病中的作用。

解决方案与实施:

研究人员利用徕卡的BOND RX多功能染色平台和LAS X成像分析软件。

  1. 多重荧光标记: 使用BOND RX的多标免疫荧光技术,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依次进行三轮抗体标记,并分别用不同的荧光染料(如Cy3, Cy5, FITC)进行显示。

  2. 高分辨率共聚焦成像: 使用徕卡的共聚焦显微镜对标记好的切片进行高分辨率、多通道的图像采集,确保能清晰分辨细微的结构。

  3. 空间关系定量分析: 利用LAS X软件的高级图像分析功能,对三个标记物进行共定位分析,精确计算小胶质细胞与Aβ斑块之间的距离,以及含有Tau蛋白的神经元周围的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

成效与价值:

  • 揭示复杂相互作用: 在单细胞水平上直观地展示了“病斑-缠结-免疫细胞”三者复杂的空间相互作用,为“神经炎症假说”提供了强有力的可视化证据。

  • 提升科研数据维度: 多重荧光技术相比传统的单一IHC,能在一张切片上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减少了实验动物数量和批次误差。

  • 推动机制研究: 这种精细的定量空间分析方法是理解复杂疾病机制的关键工具。

总结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徕卡病理的解决方案核心价值在于:

  • 全流程覆盖: 从样本制备(染色仪)、数字化(扫描仪)、管理(软件)到分析(AI与图像分析),提供一体化工作流。

  • 强调标准化与自动化: 特别是在制药和临床诊断领域,这是保证结果可靠、可重复的基石。

  • 赋能与连接: 无论是通过远程诊断连接上下级医院,还是通过多重荧光技术连接不同的生物分子,其技术本质是“赋能”与“连接”,推动病理学向更精准、更高效、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广州市科之蓝仪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总部设立在中国广州。十多年来,科之蓝凭借专业的技术与优质的服务、及时响应的售后与商务团队,赢得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信任并成为合作伙伴,力在为客户提供国内外一流的科研实验室仪器,助力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各大医院的学术研究。产品和技术覆盖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理化工业科学研究室、动物实验研究室三大主线研究领域。


联系我们

  • 广州办事处

    电话 :

    (020)38104418

    地址 :

    广州市天河区金硕一路11号汉银广场4306B房

  • 香港办事处

    电话 :

    00852-26681868

    地址 :

    香港九龙尖沙咀漆咸道南45-51号其士大厦803室

  • 深圳办事处

    电话 :

    0755-26419087

    地址 :

    深圳市龙华区民康路284号东明大厦1623室

留言